现在看来,这些赞扬如此荒诞,就像是讽刺。
一般来说,我都是在电影上映当天去看最早场,然后,趁着新鲜感把推送写了。因此,我没去看《芳华》的点映。
我很可能与这部电影就此擦肩而过,至少目前这个版本,我们可能无缘相见了。
在影片已经过审,拿到龙标,大面积推广,预售票,甚至点映了多场之后,为什么还会被撤档?
有人说,是因为题材敏感。对越自卫反击战,这是一个30多年来,没人敢拍的敏感题材。
有人说,是因为尺度太大。其中一段长达6分钟的长镜头,表现了战争的极端残酷:被地雷炸得血肉横飞,16岁士兵被烈火焚烧,年轻生命被沼泽吞噬...

冯小刚导演说:我要传达给观众的,绝对不是宣扬战争的力量。我不会歌颂战争,我是想让观众看到战争的残酷。
这些观念和近期国产战争题材电影的价值观,都不太一样。孰优孰劣,不言自明。
大概在半年前,我就看了严歌苓的原著小说《芳华》。当时,我就在推送中写道:这个故事肯定要动大手术,否则无法过审。
看完小说,等待电影。半年过去了,没想到竟然被我的乌鸦嘴一语成谶...

严歌苓把《芳华》中的人物,放进烟尘滚滚的时代,让我们看着他们沉沉浮浮,他们的愚蠢与睿智,他们的自私与高尚,他们的浅薄与深邃…

我忽然想到冯小刚导演的一个演讲,他说:当一个导演,坐在电脑前...你明明知道这样好,但是你还要把它往不好了改的时候...好莱坞导演受这折磨吗?
但这20年大家怎么还就坚持下来了呢?我觉得只有一个理由,那就是这帮傻子太爱电影了!
前段时间,冯小刚导演还说:我拍《芳华》这个电影就是为了讨好我自己,这个电影不卖钱我也无所谓。
当时,我还在想,冯小刚导演活到这把年纪,见惯了太多风雨,他终于自由了,现在他只需要取悦自己,不会再被票房绑架了。我还写过一句话:冯小刚一任性,就有好戏看了!
看来,我和冯小刚导演,都太乐观了。